以科技助力救地球
技術可以緩解人類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騰訊正在采取各種措施,積極減少自身的碳足跡,希望在2030年之前實現自身運營及供應鏈的全面碳中和。我們還將利用自身在信息技術方面的獨特優勢,鼓勵、賦能和動員其他人,共同致力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減排已不再是可有可無。相比工業革命之前,全球平均氣溫上升了1.1攝氏度。按照這種速度,全球平均氣溫到本世紀末可能上升3.5至4.5度。更高的氣溫將對地球及人類產生巨大影響。目前全球人口為70億,本世紀可能達到90至100億。
地球上的每個人都將感受到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負面影響,包括前所未有的惡劣天氣、洪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耕地匱乏導致的糧食短缺,以及生態系統的破壞。我們已經在世界許多地區目睹了全球變暖切實的影響。
我們如何實現碳中和?
全社會可以在幾個方面向碳中和邁進。首先,我們可以從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轉移。這對中國來講尤其重要。在中國,火電占到總發電量的70%。中國每年煤炭消費量約42億噸,其中20億噸是動力煤,用于發電和加熱。
中國每年的碳排放量達到110億到120億噸當量。毫無疑問,能源和電力系統必須高效,工業系統需要更新,這樣才能減少碳排放。這就是中國作為排放大國面臨的壓力。
電力問題相對來講有比較清晰的解決方案,包括從現在的電力系統向太陽能、風能和氫能等可再生能源進行轉型。2030年之前,風能將取得顯著增長,2030年以后,隨著太陽能進一步降低發電成本,太陽能的增量會很高。這將帶來電力系統的變化。
氫氣是非常好的能源載體,它可以通過電解水的方式清潔生產,燃燒后也可以變成水。不過,氫能面臨一系列的問題。單位質量的能源密度很高,但由于分子量很小,單位體積的能源密度很低。因此,氫能經濟是一條想象空間非常大的技術路線,但面臨著一系列技術難點。
另一個挑戰是工業。比如說,鋼鐵和水泥這些行業的減排比較困難。例如,鐵礦石要跟焦炭進行還原反應才能得到鋼鐵。如果不用焦炭,就需要把氫作為還原劑。
對中國而言,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是非常重要的技術路線,因為我們的能源強度非常高。如果我們要繼續使用化學能源,就必須捕集和封存二氧化碳。CCUS的相關技術已經可用,但我們必須解決高成本和工業化的問題。
騰訊的氣候變化應對之道
作為一家科技公司,騰訊并不是碳排放大戶,但我們正在推進一項穩健的計劃,助力實現碳中和。騰訊將推動供應鏈的減排,也會鼓勵內部員工的低碳行為。有一部分碳排放會通過碳匯的方式進行抵消。
騰訊借助數字化的力量,幫助各行業通過數字化轉型、提升消費意識和推動低碳技術發展來實現碳中和。我們將幫助更多的工業企業、高排放企業通過數字化技術實現碳轉型。
我們還將引領更加環保的生活方式,使低碳生活方式變得更酷,讓年輕人覺得有趣,鼓勵他們減少自己的碳足跡。最后,我們將推動CCUS技術以及對普及氫能至關重要的熱泵技術實現進一步發展。
從數字化的角度來講,實現碳中和需要碳排放實時計量和高頻交易這樣的能力。騰訊利用人工智能(AI)和先進的氣候模型,幫助工業企業監測碳排放數據。
我們希望通過上述方式和其他做法,在這條價值鏈上提供相應的支持,推動低碳技術的發展,助力中國和全世界朝著碳中和的目標穩步邁進。
移民到月球和火星在短期內無法實現,所以全社會還是要專注于在地球上解決能源問題和溫室氣體排放問題。